当前位置:自动化设备公司社会休闲街区星之卡比王鸿鹄:创新发展 推动转型升级
休闲街区星之卡比王鸿鹄:创新发展 推动转型升级
2023-06-16

2.提升城镇品质,创建生态宜居城镇。按照“一江两城,重点向东”思,加快城东新区扩容建设,将县城拉大到10平方公里。大力推进城东新区开发建设创新,通过优化调整、激励政策配套、人才集中攻坚等措施办法,实现融资创新、拆迁、项目落地等方面突破,使城东新区转型成为创新的先行区、要素集聚的新高地。以县城为中心,以特色城镇为支撑,以争创自治区文明县城为目标,全面提升居民素质,做优县城、做特集镇、做美乡村,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现代内涵和人文品味的城镇空间,打造文明、整洁、靓丽的城市新形象。以市政项目建设为引领,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同步推进,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美化绿化亮化城镇,增强城镇功能,把城镇做活、做出品位。统筹打造东泉、沙埔、凤山、太平、马山、六塘等一批特色小城镇,以特色小城镇为平台,加快开发实体产业,推动优势项目、特色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城镇转移,配套优惠政策,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居民就地城镇化。把城市化管理运用到县城、乡镇集镇管理,强化整治卫生和小广告,治理市场管理混乱、城区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发挥特色城镇承接县城、带动农村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提升城乡人居。

1.繁荣社会事业,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发挥财政调节收入分配功能,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科学安排政策、项目、资金、设施等资源,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按照“多予少取、同城共享”原则,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社区、进农村,全面发展繁荣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各项事业,培育养老、文化等一批朝阳产业。深化教育体制,加快教育布局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推进教师队伍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办学质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共享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计生服务管理,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分配资格、条件上严格审批、管理和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好创业和就业扶持政策,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支持自主创业,鼓励创办微型企业,发展个体工商户,提高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全面推动科技、移民等各项事业发展,让全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一是思想巩固深化,班子建设不断完善。率先在全市创建“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电子平台”,拓展“柳城讲堂”功能,打造知青城红色教育、古砦覃村党性教育等特色学堂,县委宣传部成为舆情信息直报点,以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平台增强学习效果。用好与武器,结合群众线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精心开好专题生活会,做到讲真话、交,提意见有深度,达到红脸、出汗的效果,实现完善和提高。集中制,健全完善县委常委会、全委会议事和决策规则,严格按照“集体领导、集中、充分酝酿、会议决定”程序议大事、作决策。充分发挥、政协、的优势,拓展联络、协商、监督功能,广泛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社会人士引资引智、参政议政,为县委科学决策、调动各方、推动发展,提供了人才和力量支持。

14.“六个一律”:即凡是顶风违反中央八项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律先免职再处理;凡是“四风”问题突出,为官不为、为官不实、与民争利、百姓、玩忽职守、职权的,一律先免职再处理;凡是在民生资金使用管理中违规违纪、以权谋私、优亲厚友、吃拿卡要的,一律先免职再处理;凡是在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的,一律先免职再处理;凡是乱收费、乱罚款、乱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律先免职再处理;凡是违规收受“红包”礼金、购物卡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律先免职再处理。

五年来,我们共同抵御了自然灾害,应对了各种复杂局面,创造了突出的业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历届四家班子和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基础,归功于全县员和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归功于驻县部队和社会人士的鼎力支持。在此,我代表柳城县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柳城发展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和衷心的感谢!

2016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农业总产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以内。

5.“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以创新、协调、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系统谋划了贯彻“四个全面”和“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围绕贯彻五大发展,自治区作出“四大战略,三大攻坚”部署,柳州市委作出“六个”部署。总之,就是要着眼于引领新常态,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和发展潜力,推进深化和经济转型升级,以拓展合作空间,推进区域化发展,强化和实践绿色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推动发展共享,解决当前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性问题。

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的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柳州打造西江经济带龙头城市、超大城市,推行“柳来河”区域化合作,建设“现代都市经济圈”“三柳高速生态经济带”“旅游一廊一带两区”,将柳城纳入同城化,使柳城的战略日益凸显。柳城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多年积累和沉淀的后发优势正在,工业园区不断壮大,特色城镇集群初显雏形,农业基础日益厚实,生态旅游优势凸显,我们完全能够借势发力、大有作为,充分利用和把握三柳高速公即将通车的机遇,发挥优势,迎难而上,顺势而为,推动柳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016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柳城能否实现稳增快进、协调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2016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五)深化从严管党治党,凝聚发展正能量。

一是建设持续推进,城乡风貌日新月异。城区建设扩容提质。推进城东新区建设,实施圣特药业、鹏鑫源等企业退城入园,开发江景豪庭、巴黎花园等旧城地块,打造一批精品商住小区。和完善城区主干道,硬化小街小巷,供水管网、雨污管网、休闲广场、灯照明等市政设施日趋完善。注重城区绿化和生态建设,县城建成区绿地覆盖率22.1%、绿地率20.02%。实施产城融合的小城镇建设模式,工业园区列入广西30个产城互动试点园区,大埔镇、东泉镇入选全国重点镇名单,沙埔镇列入自治区“百镇建设”行列。县域逐步优化。“创两城打两违”“美丽乡村”建设效果明显,融江河饮用水河段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部分河段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空气质量优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76个行政村获区、市级生态村称号。大交通网构架逐步形成,“三柳”高速预计2016年底前通车,罗城至六塘二级公开工建设,大埔至冲脉二级公建成通车。完成47个行政村通水泥(沥青)建设,“村村通”道硬化率100%。开通6条城乡公交线,结束我县没有公交系统的历史。

现在,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请各位委员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名词解释:

7.PPP融资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指与私人组织之间,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回顾“十二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县委按照建设富裕、休闲、生态、和谐“四个柳城”和“幸福美丽新柳城”等战略目标,进行了体制、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等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五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各项指标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县域发展动力。

3.从严整风肃纪,优化风清气正。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用党的纪律和规矩管住干部。深化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促进作风深入持续转变。深化纪检监察,打造体制格局新、配套制度全、执纪程序畅、运行机制活、专项整治严、执纪问责严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一整套的激励创新创业、失误评估、生态建设激励和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查办等制度、程序和措施。创新和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网格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各级党委和纪检组织聚焦主业。深化“一二三四五”廉政教育模式,按规划布局打造升级廉政警示教育厅、基层廉政教育。自查、抽查、明查、暗查“四查”,严格落实八项, 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四会制度”,强化“六个一律”措施和“六个小”管理,查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案件,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职权、贪污贿赂、失职渎职行为,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

二是发展总量质量提升,工业经济做大做优。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壮大,评定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盘活6家企业低效用地539亩。积极引进安琪酵母、金特机械等好企业、好项目,目前入驻园区企业65家,其中亿元企业26家,比2010年净增18家。优化服务企业机制,推行负面清单审批制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引导鼎铭金属等一批企业“改扩建”,工业更新投资达56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3.3倍,年均增长4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8%。培植名优企业和工业品牌,凤山糖厂、日田药业、圣特药业获自治区绿色企业称号,鹏鑫源、川东公司等7家企业升级为广西信息化应用企业,凤糖集团的“网山”牌白砂糖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2.转变发展模式,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实施严格的园区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双控制度,推行园区企业不良用地倒逼机制和退出机制,提高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财税贡献、吸纳就业、链条配套、带动地方经济等作为入园评估和园区考核的重要指标,严格把好企业进园关口。扶持做强龙头企业,推行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配套,以落地大项目、大企业为目标,加快引进和发展配套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产业发展为核心,加快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规模和集聚,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大政策引导力度,筛选和扶持一批产品市场前景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打造高端机械加工产业群,拓展不锈钢精深加工行业,加快发展民族医药产业,逐步形成优势集聚。注重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大清洁化工、机械制造加工、制糖及综合利用三大产业。支持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和生产,推动柳磷化肥等项目扩建扩容,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做大做强云片糕、牛腊巴、米粉、茶叶等传统特色食品产业。创优培强,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动技改和研发,创优营销策略,打造产业品牌,拓展市场空间,不断推动高新企业、龙头公司、上市公司、集团公司等名优企业兴起和发展,带动全县企业创新、提质增效,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4.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建引领,选好建强村级领导班子和第一队伍,推行第一惩问效机制和末位调整机制。完善“减贫摘帽”激励机制,把精准扶贫成效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挂钩,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推行总结纠错机制和定期例会制度,确保识别精准无误。构建“强村带弱村、富村帮穷村”共建机制,落实县四家班子领导挂钩联系机制,推行几个部门、企业共帮一个村的“集团联帮”机制,实施“造血式”扶贫与“输血式”救济相结合,打赢打好精准扶贫歼灭战。尊重贫困户意愿,实施异地扶贫搬迁,规划适合贫困户发展的产业和项目,推广“政银企农”模式,主导,鼓励金融进驻,强化龙头企业带动,链接企业、合作社,形成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产业链。实施“小康、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村”六项计划,科学布局和推进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推动精准扶贫强力长效发展。

3.着力打造升级,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深化农村体制,盘活农村土地、产业、人才等资源要素,推动农业发展创新、方式转变、转型升级。加快农村“六权”确权登记颁证,健全完善机构、政策、机制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领带动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引进龙头企业、实力公司,发展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培养职业农民,强化专业合作社的中介服务和引领功能。高规格、高标准打造凤山塘进“禅韵丝缘”现代蚕业、古砦大莫禾花飘香优质米等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示范园,创建糖料蔗“双高”、“四化”和桑蚕“三高”等高科技示范。深化农业产业的结构分类和调整,研究和繁育甘蔗新品种、新品系,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着力打造和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中介服务公司,畅通销售渠道,拓展市场空间,构建形成农村对接城市的供销链、市场链,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打好柑桔黄龙病防控攻坚战。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加大涉农资金的整合力度,建设布局合理、运行顺畅的农田水利体系。

(四)共享发展,创建平安幸福柳城。

同志们,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共进,奋勇者当先。面对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责任重大,光荣。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总的周围,、攻坚克难,为把柳城建设成为柳州主要卫星城和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城市而努力奋斗!

四是基层党建提质升级,执政基础更加。实施“党建一乡一品”工程,围绕乡镇、机关、农村、企业等8个领域,探索创新乡镇党委直通卡、机关十星标兵评比、非公三优先等特色载体100多个,打造党建精品示范点76个,党建示范带、集中区7个,成功创建柳州市“四星级”村级党组织27个、“五星级”7个。在全区率先推行双向预警制,出台评议和处置不合格办法,处置不合格21名。投入1677.2万元,推进7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六个一”和 103 个村的规范化建设。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大会战,发展集体经济项目66个,建设集体经济综合楼3栋,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00多万元。在全区率先推行“屯长绩效”做法。推进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荣获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老干部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荣获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3.“四大战略,三大攻坚”:即大力推进驱动战略,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实施城乡互动战略,大力实施上下联动战略;项目建设攻坚,品牌营销攻坚,行业监管攻坚。

(二)统筹协调,惠民利民,社会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一、回顾“十二五”,我们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成绩显著

3.深化依县,促进社会公平。创新和深化宣传教育,推动宣传的部门职责化、社会化,不断提升法制意识。教育引导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强化运用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方式化解风险、稳定。完善和落实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加快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化和事权规范化、法规化,提升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执行力。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法律顾问制度,实行决策论证制和责任制,确保决策科学、公开。充分发挥、政协、纪检、审计、检察、审判等部门作用,强化对行政部门的指导、制约和监督,确保行政执法依规。深化司法体制,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司法公台,加快执法司法规范化、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建设,推进综合执法,提高执法司法质量和公信力。建立执行司法人员履责机制,健全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责任追究制度,杜绝违法违规干预司法活动、妨碍司法的行为,切实为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提供保障。

11.“一二三四五”廉政教育:“一”即建立“一案一警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二”即打造“两江两”示范带;“三”即建强“三个团队”(反腐倡廉教育采风团、宣讲团、唱廉团);“四”即网络、书刊、电视、手机短信“四位一体”宣传教育平台;“五”即深入开展党政谈廉、干部劝廉、群众监廉、文艺宣廉、家庭助廉“五廉共创”。

三是依县稳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创优。提升依法行政和管理水平。督促和职能部门严格执行县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政协监督,及时办理议案、政协提案,办复率100%。注重决策的科学性、性,作出重大决策前,均提交法制机构进行性审查。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体系,实行责任倒查,安全生产总体稳定。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零发生。深化司法,打造升级“一站式”便民检务服务大厅,在全市率先推行审判长负责制和诉调对接机制,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自治区级消费纠纷诉调对接试点县。深化“大排查、大接访、大调解、大防控”体制建设,推行积案、积难清查处理和“危爆物品大排查”专项行动,化解不稳定因素。大力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双拥”共建,军政军民团结。应急综合能力不断提高,“9·30”爆炸案件善后处置工作及时高效。

三、谋划未来,我们精心布局、绘制蓝图,扎实做好2016年工作,奋力夺取“十三五”开门红

为落实好“十三五”时期各项任务,我们应当立足一个目标定位,实现五个转型升级。

(2016年1月12日)

2.从严管理基层,提升基层党建水平。创新完善党组织“联述联评联考”制度,探索建立严格的失责追究制度。聚焦问题,优化机制办法,创新党建载体,探索“党建+”模式,统筹推进各层级、各领域的基层党建。深化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度,规范党代表提议提案办理,形成内容完备、科学管用的党代表任期制工作体系。结合村部“六个一”工程,加快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村组干部考核、惩、管理等办法,创新优化村民小组长绩效考评体系。建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实施村组干部全员轮训工程。建立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打造“双预警”品牌,探索不合格“出口”管理制度,加强机关、企业离退休和流动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完善村民自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探索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0%以上的目标。强化典型引领,打造精品示范点、示范带,带动各领域基层党建质量水平提升。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作的领导,支持和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推进“之家”创建和“专题询问、质询”等工作创新。深入推进绩效管理,完善绩效考评体系。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体系。全面贯彻中央工作会议,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党管武装,加强国防教育,深化双拥共建,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党建带动,打造“职工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等品牌,全面提升工青妇、档案、科协、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工作水平。

1.规划先行,加快发展区域化。围绕打造柳州主要卫星城和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城市目标做好规划和建设。科学制定和完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修编交通、园区、城镇、旅游、产业等系统性规划,制定一整套激励创业、支持、推进创新的政策体系。积极组织项目参加珠江——西江经济带、柳来河经济带、柳州现代都市经济圈等招商活动签约,利用“互联网+”扩大引资能力,引进符合柳城产业发展方向的国内外大型企业、优质项目,通过构建合作体制,优化政策扶持、项目审批、问题领办等服务机制,加快企业进驻、项目落地、建成投产,形成良性的、长效的合作关系。统筹要素资源和区域布局,围绕区域间的关联性、互补性、联动性来出政策、落项目、投资金,打造特色区域。规划以209国道——马大二级——宜柳高速为主轴的工业空间布局,建设以三柳高速、209国道为主线的县城至市区经济长廊;打造以大埔、沙埔、六塘为重点的工业园区和精品城镇;对接柳东新区和柳州北部生态新城,打造以东泉(含柳华管理区、走马牧场)、沙埔、凤山为重点的产城融合发展新的承载地;打造以古砦、凤山为重点的民俗风情和教文化旅游区;对接周边市县区,打造以太平、龙头、冲脉、寨隆、社冲、马山为重点的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区;打造以柳华、伏虎管理区为重点的茶文化和侨文化特色风情区。

3.强化整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发展和动力更多地转向友好型,统筹功能区布局,规划建设绿地城镇、绿色村屯,加快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园林绿地系统。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建立以工业污染防治、城镇与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为主的污染防控体系。注态文明建设和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倒逼机制”,加强水源、森林和河流生态,重点加强地貌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石漠化及生态脆弱区的。实施“绿满柳城”工程,科学调整森林树种结构,加快推进融江、龙江、柳江的防护林造林绿化和管护。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厉打击非法水域采砂和采矿行为,推进大气综合治理和生态廊道建设,建设一体化的绿色生态构架。按照“六个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加强乡村卫生整治,实施“生态乡村”建设工程,让“天长蓝、树长绿、水长清、地长净”的美丽柳城成为全县人民的最大福祉。因地制宜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村屯亮化绿化洁化美化工程,打造区、市级生态示范乡镇、示范村屯,书写绘就空气清新、山水如画、安逸的美丽乡村。

“五个转型升级”:即工业由“传统型”向“特色型”转型升级;农业由“粗放型”向“休闲型”、“精品型”转型升级;服务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型升级;城市建设由“做大县城”向“做特城镇”转型升级;生态由“单纯监管”向“绿色发展”转型升级。

2.推进统筹协调,构建联动发展格局。深化“政银企”合作,加强与农发行、国开行等金融部门对接合作,建立柳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城市发展基金,推行PPP融资模式,加快搞活投融资市场。推进与市区同城化,加大拆迁力度,大力争取区市层面重大项目,实施重大项目绩效追踪落实制度,推动重大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项目建设。依托柳城与市区相关联并具有分工合作和互补关系的产业基础,大力推动柳城与中心城市产业无缝对接、链条对接、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配套工业、链条产业。对接柳东新区,大力引进和发展汽车、机械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加快五顺汽配、凯鑫汽配项目建成投产。统筹各园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实行入园企业精细化分流安置,培育和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产业联动和集聚,建设特色园区。河西工业区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等,建设生物制药产业园,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沙埔工业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现代物流等,打造沙埔汽配加工园和现代物流产业园。六塘工业区在现有基础上重点推向精细化工转型升级。科学统筹和优化三次产业占比,找准三次产业之间的连接点、融合点,大力培育和引进投资大、前景好、带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打造生产、加工、包装、仓储、冷藏、电商、物流等一体化的专业化产业园,构建形成三次产业相互渗透、彼此共融的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以产城融合为纽带,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完善经济集中区的综合功能,努力构建产业为主导、城镇功能为纽带,形成工业化农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三是规模效益不断集聚,农业优势日益凸显。投入4.75亿元实施农村水利建设,荣获“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称号。培育形成六大支柱产业优势,柳城列入国家糖料县、生猪调出大县、东桑西移县和广西食用菌十强县、林业产业十佳进步县、现代农业产业示范科技县等行列,蜜桔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全区第一、全国第二,建成广西首个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称号。“小块并大块”流转土地13.36万亩,流转率位列全市第一。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4家,定级为“广西农产品加工示范县”。创建规模化产业示范100多个,其中糖料蔗“双高”1.5万亩,东泉、社冲、马山、太平蔬菜3500亩。启动投资2.35亿元的塘进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项目,打造全区最大的工厂化桑蚕种养旅游观光区。拥有全国县份中唯一一个甘蔗新品种研发,自主选育的“桂柳一号”、“桂柳二号”、“桂柳05/136”通过国家品种鉴定并在全国推广。食用菌实现周年化、工厂化生产,10多个系列产品进入中国知名品牌行列。10多个有机茶品荣获“中国名茶”金、特别金。柑桔黄龙病得到有效防控。

1.培育新型业态,发展绿色生态经济。推广生态农业生产和管理模式,加快林下经济、生态循环种养业、农产品生产及加工等绿色产业发展,打造柳州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和水产畜牧养殖。鼓励优势特色农产品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创建水果、桑蚕、蔬菜标准化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争创区、市级生态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生态,逐步形成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融为一体的原生态旅游产业格局。深度挖掘柳城自然生态、历史人文、古镇古居、民俗风情等资源,重点打造知青城特色名村、古砦仫佬族民俗风情旅游区、凤山综合旅游开发和“禅韵丝缘”现代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区,推进建设太平安乐湖休闲观光旅游区和伏虎华侨茶文化生态公园,构建融江柳江两岸、龙江两岸、金洞河沙埔河两岸的休闲生态田园文化旅游带。依托现有园区布局和产业基础,引进发展生态产业,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积极发展循环型工业,争创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柳州生态工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节约节能和综合利用资源,持续推进试点企业的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发展汽配、机械、化工、制糖等重点行业循环经济,提高资源产出率。鼓励园区实现设施共享、企业间副产物交换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循环高效用水,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一)稳中求进,稳中向好,县域经济大提质大增效。

1.从严教育培养,锻造优秀干部队伍。加强思想建设,推进党校等教育机构和培训建设升级,完善校地合作和选调深造等培训机制,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训,培养打造一支有铁一般、铁一般、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构建严格规范的有利于激励干部谋事创业、人才献智献力、激活班子和队伍,有效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和上岗的干部人才工作体系。积极探索和完善实名制推荐干部做法。精心做好乡镇领导班子换届考察调整等有关工作。结合“三超两乱”治理,健全和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加强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切实解决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落实“十三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实施《柳城县引进和培养激励人才暂行办法》,加强各类人才小高地建设,建立多样化的人才服务载体,推进技术型、紧缺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施政企合作开发人才工程,鼓励民营企业转变家族式管理的观念,大胆引进和用好精英人才。

15.“六个小”:即小资金、小项目、小补贴、小工程、小岗位、小职务。

1.“现代都市经济圈”:柳江、鹿寨、柳城与中心城市产业无缝对接,积极融入市区产业链发展,因地制宜发展配套工业、现代物流和都市型农业,打造柳州现代都市经济圈。

3.构建交通网络,促进区域内联外通。加快推进柳城大交通网建设,构建柳州北大门交通中枢。积极主动对接联系铁部门,加快寨隆火车站升级。协调推进“三柳”高速公、雒容至东泉一级、“双沙”城市道、凤山高速口至石碑坪一级建设,力争早日建成通车,加快融入柳州“半小时经济圈”。认真做好国道323(鹿寨至柳城)工程前期工作。积极对接上级对口部门,加快柳城公大桥及引道、大埔至凤山二级、洛崖至龙美等项目推进建设。加快罗城至六塘二级公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结合柳州“公交都市”建设,加快推进我县城乡客运公交化,加大农村客运发展力度,逐步形成“农村公贯通,班线四通八达”的农村客运网络新格局。

然而新常态下,发展仍然比较复杂,“三期叠加”特征日益明显,柳城发展布局不够科学、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城乡社会发展不平衡,发展方式比较落后,传统产业比重过大、增长动力减弱,重大项目储备和支撑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经济增长点不多,转型升级压力大,资源约束趋紧,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任务艰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面临新挑战,我们必须勇于担当、努力突破,实现“十三五”的良好局面。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县委及时研判形势,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按照“稳中求进”总基调,科学统筹“稳增长、促、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大力推动党建质量提升年、县域经济发展年、民生事业推进年、建设夯实年“四个年”建设,较好地完成了2015年度和“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据初步统计,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118亿元,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90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2亿元,增长6.8%;固定资产投资106亿元,增长19.8%;财政收入7.69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10元,增长11.8 %,农民人均纯收入11010元,增长11.2%。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2.“一带一廊两区”: “一带”即209国道生态示范带,“一廊”即泉南—汕昆高速、322国道、湘桂—焦柳铁生态长廊,“两区”即融江—柳江—洛清江流域沿江沿河生态示范区和三江—融水—柳城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区。

一是项目建设牵引给力,拉动投资扩量增效。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1个,总投资100.43亿元。“一个项目一个指挥部”,出台拆迁“1+4”配套文件,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十二五”期推进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160项,动工率100%,拉动固定资产投资410亿元,投资过亿元的五顺汽配、汇聚橡塑等大项目竣工投产,安琪酵母公司建成YE(酵母抽提物)单条线产能世界第一的项目。

会议的主题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党代会三次会议,总结“十二五”期工作,部署“十三五”期工作,团结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围绕“四个全面”,推进同城化,融入柳州“现代都市经济圈”,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共享,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建设柳州主要卫星城和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城市。

4.补足三产短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工业园区发展和精品小城镇建设,推进“就业+居住+消费”模式的房地产开发,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提档升级。结合旅游开发升级,加快建设特色餐饮街区和星级宾馆,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消费,构筑高、中、低档兼有的行业格局。创新发展商圈经济模式,打造商业街、商业区,培育和引进大型超市、金牌连锁、一体配送、精品实体店等新型业态经济。规划建设柳城汽车展销城,引进品牌汽车经营店,推动品牌汽车“供销修”一条龙服务。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精心谋划电商布局,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打造优质电商平台,构建“电商中心+电商协会+电商企业+实体企业”的综合产业发展模式。以建设“一村一店”为目标,打造“万村千乡”精品店,盘活农村消费市场。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和信息、养老、文化等服务业。加快建设鸡公山大型农产品物流园,把柳城打造成为面向全国、服务柳州、联动柳北三县的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

10.“六个有”:有齐全的垃圾收集、清运设施;有稳定的清洁队伍;有可靠的资金保障;有长效的保洁机制;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成熟的治理技术。

各位委员,同志们:

13.“四会制度”:即周线索碰头会制度、月案件线索排查会制度、季案件工作分析会制度、年办案工作总结会制度。

三是干部培养选拔日益优化,队伍建设良性发展。按照对待干部、评价干部、使用干部的要求,选优配强了各级领导班子。推行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年一考察”机制,创新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办法,初步形成能上能下、治庸治懒的用人机制。推行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记实办法,从严规范了选人用人行为。研究引进和培养激励人才的政策和办法,引进各类人才972名。推行“上派下挂”“双向交流”“多岗锻炼”,分批次选派73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市直、县直、乡镇、农村、企业挂职,组织科级以上干部693 人次到上海交大等高校培训,不断提高领导才干和综合素质。创新绩效差异化考核办法,荣获柳州市2014年度绩效考核6县第一名。

四是发展短板逐步接长,现代服务业不断进步。突出旅游带活三产,实施旅游创牌提级,知青城晋级国家4A景区,古砦民俗风情旅游区、红马山景区跻身3A景区。升级8个乡镇农贸市场,建立“万村千乡”物流配送中心1家和农家店185家,促进日用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动”。搞活商贸流通,建成以商贸城、世纪财富广场、金时代购物公园等为核心的商业街区。成功申报广西首批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获扶持资金2000万元。推行“网络+实体店”双向销售模式,成功引进苏宁易购、京东帮、乐村淘入驻柳城。引导联华超市与太平农业专业合作社设立“农超对接”专柜,与果歌网、京东商城等电商和沃尔玛、百果园等高端超市合作,拉动大农副产品跨区域销售。出台《性融资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与农发行、国开行进行项目融资合作。

4.“六个”:即实业兴市,强柳;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崛起;公平包容,共建共享。

6.“互联网+”:即把互联网的创新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9.“八个一”:即“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份清单管边界”、“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号码管服务”、“一张通卡管民生”、“一站服务管引才”、“一包方式管培训”、“一套制度管廉政”。

12.“三超两乱”:指超职数配备干部、超机构规格提拔干部、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擅自提部职级待遇、擅自设置职务名称。

2.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建平安和谐柳城。深刻汲取“9·30”爆炸案教训,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防机制,健全突发性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不断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严格管控寄递物流业、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打击非法集资,提升服务行业管理水平。健全各行业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流动人员密集区域群防群治和出租屋管理,有效应对社会流动性的风险。网上治理和网下管理、依理和技术手段相结合,依法打击网络犯罪。统筹设计、整体规划,推进各类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建设信息化平台、基层网络化体系、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平安小区等。落实领导包案制度,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加快县、乡、村矛盾纠纷调处网一体化、信息化,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工作体系。规范工作程序,畅通群众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机制,不断强化依法应对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机制和能力。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强化执法监管和专项整治,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保障群命财产安全。深化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充实和加强基层监管力量,促品药品全程无缝监管,保障群众食品药品安全。严打防范和整治违法犯罪,持续推进“平安柳城”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

2016年的工作总体要求是:围绕稳增长和精准脱贫两大核心任务,统筹“四个全面”建设,贯彻“五大发展”,“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做好稳增长、促、调结构、惠民生、优的各项工作,奋力夺取“十三五”开门红,为建设柳州主要卫星城和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城市夯实基础。

(三)创新,优质增效,党的建设大拓展大提升。

4.精心抓好宣传,提升柳城整体形象。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贯穿全年,深入宣传“十二五”成就、“十三五”规划,凝聚发展共识,夯实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信心。加强传统与新的融合发展,整合优化新闻机构和人才队伍,建立新群“核心层”。强化新闻策划和新宣传,运营好“柳城人·柳城事”微信号,讲好柳城故事,及时柳城发展声音,打造“柳城名片”,不断提升柳城影响力。加大对柳城各行各业的好、好经验、好做法的宣传展示,营造良好的发展。加强与通联,推进引导能力建设,善管、善用、新兴,科学研判、妥善处置网络舆情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妥善网络安全,抢占新兴话语权。注重创建亮点和特色,举办好柳城生态蜜桔文化旅游节,创建“广西书法之乡”“中国书法刻字之乡”,打造“古砦覃村民俗文化”示范点和洛崖知青文化等文化精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正面宣传柳城,全面提升柳城形象。

(三)强化绿色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大力实施区域联动,拓展柳城发展空间。

王鸿鹄

“一个目标定位”:加快推进柳城与柳州市区同城化,建设柳州主要卫星城和现代休闲生态田园城市。打造柳州工业和城市扩张新的承载地,促进产业集聚、要素集聚、人口集聚。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子,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打造“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格局,带动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和商贸业转型升级。建设以桔园、桑园、茶园、田园为主体的农业公园,形成“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美丽图景,让人们在城镇感受到乡村田园气息,在农村享受到城市文明的品质生活。

这次全会,是在“十二五”规划收官、“十三五”规划的关键时刻,也是新常态下、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一次重要会议。

1.勇于探索尝试,逐步深化县域。树立争先机、发展争主动的意识,利用的办法和措施,促进体制优化、结构深调、资源配优,不断增强县域发展动力。督促有关部门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主动对接上级的项目,盘点寻找本县域、本部门的立足点、攻坚点,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出战略决策调整、发展布局规划、行政管理体制、司法领域、资源配置、市场运行、产业经营等统领,大力推进乡镇部门、农场企业、工业园区产业配套、农村土地流转、产业链条构建、引农入城政策、养老医保制度、干部人事、纪检“三转”等方面的,打造“八个一”综合、投融资市场开发、审判长负责制等一批亮点。加快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构建“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招标投标管理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监管模式。统筹国有企业、投融资、财税金融等领域,促进各类资源优化配置。

二是民生事业统筹共享,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十二五”期间财政民生支出55.8亿元,占公共财政总支出78.23%。城镇新增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0%,新农保参保率92.74%,新农合参合率99.21%。投入3亿多元实施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2946套、农村危房9900套、农村幸福院26个。科技工作不断进步。实施市级以上科技创新计划项目52项,专利申请421件,获专利授权86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等称号。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县中心幼儿园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文昌小学成为全区唯一一所“兰亭小学”,柳城中学顺利通过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复检评估验收,获“绿色学校”称号。文明建设成效突出,国税局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柳城生态蜜桔文化旅游节,“两馆”“十二站”免费,太平壮欢、知青文化、教文化、仫佬族民族文化等8大品牌文化繁荣共享,“百村百戏”文化品牌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大埔镇被评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柳城巨猿洞规划编制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医药卫生体制有序推进,实行分级诊疗制度,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实惠。认真落实国家计生政策,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4783 万元,实施扶贫基础设施项目107个、产业开发项目28 个,贫困户减少6166户,贫困人口减少20995人,减贫率达到44.6 %。

二、研判形势,我们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更加坚定发展的信心决心

8.“三转”: 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二是作风建设纵深推进,生态风清气正。深化群众线教育,树立为民、务实、作风,“四风”问题得到有力整治。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强化忠诚、干净、担当,领导干部中“不严不实”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创新“十靠前基层工作法”等实践载体,健全挂点联系机制,组建八大服务队下基层访民情、解难题、谋发展。出台《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行政效能问题移送制度》,实施一通报二约谈三换岗督查法,提升工作效能。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四风”问责办法》,开展干事创业失劲、履职用权失范、为官失廉等专项整治,强化问责,扭转干部作风。强化审计监督,严格落实“八项”,办文办会有效精简,“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实行纠风治乱“3+2”模式,荣获全区纠风考评优秀县。持续推进高压反腐,建立纪检监察协作区,优化“2+3”办案协调机制,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15件,制度执行力和纪律约束明显增强,促进干部清正、、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