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自动化设备公司资讯济南市人民政府 民生资讯 央视《直播黄河》水陆
济南市人民政府 民生资讯 央视《直播黄河》水陆
2022-11-0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黄河,经过5464公里的漫长征途,最终汇入蔚蓝浩瀚的渤海湾。

这条大河一路绕高山、穿峡谷、走戈壁、越平原、汇溪涧、纳百川,以雷霆万钧的气势、兼收并蓄的胸怀、慈养万物的挚爱,哺育了中华民族,开启了中华文明,见证了中华崛起,铸就了中华精神,成为中华文化深邃的象征。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要求郑州、西安、济南等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中原等城市群加快建设。将济南定位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新济南的战略定位,这一战略站位真正把济南托举到国家大局、区域布局、生态全局的结合点上,为济南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契机。

穿越千山,奔涌向前,黄河在山东入海……今年9月29日和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大型直播节目《直播黄河》,连续两天以《九曲黄河水润齐鲁》为题持续关注山东发展。其中,济南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践行、高水平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水、陆、空多种视角向全国人民进行了展示呈现,擘画出这座千年古城由“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的壮阔画卷。

水与城交融 万里黄河与千年古城命运交织

《直播黄河》节目的飞机从大明湖开始向北飞向黄河,镜头从空中俯瞰济南拥河发展的美丽画卷,趵突泉、大明湖、小清河等济南元素一一呈现。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直播黄河》节目的飞机飞临济南市中心,来到了趵突泉上空。云雾润蒸,冰雪濯尘,这清澈澄莹的泉水在这里已经欢歌雀跃了上千年,“天下第一泉”的美誉名不虚传。

趵突泉,水分三股、跳跃奔突、喷涌不息,是泉城济南的标志和象征,在清洁幽静,古朴典雅的泉水文化浸润中,游客可以在这里观泉、赏鱼。以往,趵突泉每一次水位下降,都会牵动每一个济南市民的心。现在,通过调黄河水节水保泉,趵突泉已连续喷涌17年,打破了连续喷涌的最长时间纪录。

持续喷涌的不仅是跳珠溅玉的趵突泉,更是全城1000多处风姿绰约的天然泉水,而这也是“泉城”之名的由来。一直以来,济南市不断推动“引黄保泉”供水重点工程实施,将黄河水引入城市供水管网,供全市生产、生活用,彻底改变了济南一直主要靠地下水供水的历史。

日夜喷涌的趵突泉水流到了大明湖。大明湖是国内唯一由泉水汇聚而成的湖泊,宛如一块翡翠镶嵌在城市中央。烟柳画桥、莲溆渔樵,赋予了济南最为灵动的意蕴。

济南之可贵,在于“山泉湖河城”相依相生、相互交融。这个“河”就是与黄河平行的小清河。历史上,小清河曾是运输海盐的黄金水道,至今它已经润泽了济南900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小清河治理力度加大,昔日风貌再现,预计2022年完成全线通航目标,这将极大促进海河联运发展。届时,从济南乘船出海不再是梦。

今天的黄河,已经是济南的“母亲河”。济南每年引黄河水接近7亿立方米,每天约191万立方米,每天约有一个半大明湖体量的水从黄河供给到市区,居民生活用水的80%来自黄河。

生态保护为先 书写“绿水青山”的济南画卷

北出济南,拥抱黄河,济南坚持生态先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透过《直播黄河》的高空俯视镜头,在黄河河道上空可以看到整个堤坝上树木郁郁葱葱。目前171公里的济南黄河段两岸栽种林木近500万株,一个黄河风貌带初具规模。

近年来,黄河岸边的网红银杏林成为吸引四面八方游客的打卡地。这是黄河流域面积最大的人工银杏林,占地1000多亩,约有30多万株。用不了多久,银杏树披上金黄色,这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就会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不同的堤段,景色也会不同。高大的柳树与低矮的红叶李交相辉映,笔直的法桐迎风站立、枝叶相连,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真是“一段一景、景景动人”。

能通过《直播黄河》镜头看到这幅令人如痴如醉的美景图,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河务部门对堤防的绿化美化。黄河大堤两岸种植各类苗木13.27万亩,沿线1000多公里堤防绿化率达到90%以上,实现了适地适树、植满植严,在加强工程管理的同时,打造了集堤肩行道林、临河防浪林、淤背区生态林以及堤坡草坪为一体的生态防护体系。特别是过去一年来,随着黄河生态风貌带建设步伐加快,100多万株新植树木为黄河两岸再添新绿,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合理搭配,生态绿化提档升级。